健康知识|总胆红素高怎样治疗,肝坏死总胆红素升高的治疗( 二 )


你要记住以下几点:
1. 充足的蛋白质
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, 是合成与分泌血浆白蛋白 。 正常人每天约合成10~16g血浆白蛋白, 分泌到血液循环中, 发挥重要功能 。 肝脏疾患时, 如病毒性肝炎、肝硬化、乙醇和药物中毒等, 均引起肝细胞合成与分泌蛋白质的过程异常, 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, 进而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功能 。

正常人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~60天 。 有试验证明:即使白蛋白产生完全停止, 在8天以后, 血浆白蛋白的浓度仅降低25% 。 因此急性肝损伤时(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), 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 。 但慢性肝损伤时(包括慢性肝炎和肝硬化), 每天仅能合成3.5~5.9g血浆白蛋白 。 因此, 必须提供丰富的外源性白蛋白, 才能弥补肝组织修复和功能, 改善对白蛋白的需要 。 一般认为, 每天至少提供蛋白质1.5~2g/kg 。 但不能无节制地摄入蛋白质 。 因为食物中的蛋白质可经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氨和其他有害物质, 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 。 所以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的病人, 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取, 待病人清醒后, 每天给予蛋白质0.5g/kg, 若耐受良好, 可增到每天1.0g/kg, 每天40~50g 。 动物蛋白以乳制品为佳, 因乳制品产氨最少, 蛋类次之, 肉类较多 。 目前推广应用植物蛋白来代替动物蛋白, 这样每日摄入量可增加到40~80g 。 植物蛋白的优点:(1)含芳香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少;(2)含纤维素丰富, 能调整肠道菌丛对氮质代谢作用, 促进肠蠕动;(3)植物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有降低氨生成的潜在作用 。

2 适度的碳水化合物(糖类)

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。 众所周知, 1g糖在体内完全分解氧化, 和产生4.1千卡热能 。 人体所需要的热能50~70%由糖氧化分解提供的 。 急性肝炎病人, 消化道症状明显, 进食甚少时, 可给予一些高糖食品, 甚者可静脉输入10%的葡萄糖溶液, 以保证病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热能 。 同时肝脏可以将消化道吸收来的葡萄糖转变成糖原, 丰富的肝糖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, 并能增强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能力 。 但不易过多摄入糖类 。 因摄入糖类在满足了合成糖原和其他需要之后, 多余的糖类将在肝内合成脂肪, 贮存于肝脏 。 若贮存量过多, 则可能造成脂肪肝 。 另外, 糖类摄入过多, 可能导致胰腺β细胞负荷过重而功能不全, 造成食源性糖尿病 。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为谷类、薯类和豆类 。

3 适量脂肪
肝脏是脂类消化、吸收、分解、合成和转运的重要器官 。 肝功能障碍时, 胆汁的合成、分泌减少, 对脂肪消化不良, 出现厌油腻等症状 。 摄入脂肪过多时, 尚可出现脂肪泻 。 故应限制脂肪摄入, 尤其在肝炎的急性发作期 。 但入摄入过少则又影响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A、D、K、E和β-胡萝卜素的吸收, 所以又必须予以适量的脂肪 。 每天40~50g, 占总热量的25~30% 。 要尽是少进食动物脂肪, 应以植物脂肪为主, 如芝麻油、菜籽油、花生油、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等 。 其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, 如亚油酸、亚麻油酸和花生油酸 。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, 必须由食物供给, 故称必需脂肪酸 。 在缺乏必需脂肪酸时, 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, 肝内脂肪外运受阻, 易形成脂肪肝 。
4 充足的维生素
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低分子化合物 。 它们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能供给能量, 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, 在物质代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。 如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, 减少乙酰胆碱水解, 增加胃肠蠕动和腺体分泌, 有助于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 。 维生素C能促进糖原合成, 增进机体免疫力, 并有解毒和抗癌作用 。 所以病毒性肝炎病人应常规服用维生素B1和C 。 维生素E是强有力的抗氧化剂, 有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, 及保护肝细胞膜与肝细胞内微器膜系统的作用 。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(Ⅱ、Ⅶ、Ⅸ、Ⅹ)的必需物质 。 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, 必须由食物提供 。 病毒性肝炎时, 对维生素需求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:(1)病人由于消化不良, 食欲锐减, 摄入维生素量不足;(2)感染发热等对维生素消耗增加, 同时需求量亦增多 。 所以病毒性肝炎尤其病情活动时, 必须从体外提供丰富的维生素, 包括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