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地理知识|白朴是哪个朝代的,班固是哪个朝代的人


白朴是哪个年代的? 白朴是元代著名戏曲家 。
白朴(1226-约1306) , 原名恒 , 字仁甫 , 后改名朴 , 字太素 , 号兰谷 。 汉族 , 祖籍隩州(今山西河曲)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 , 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 。 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 , 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 , 终身未仕 。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 , 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(另有一说为关汉卿、马致远、王实甫、白朴[1] ) 。 代表作主要有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、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》等 。
白朴在世时是元朝哪个皇帝白朴(1226-约1306) , 原名恒 , 字仁甫 , 后改名朴 , 字太素 , 号兰谷 。 汉族 , 祖籍隩州(今山西河曲)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 , 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 。 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 , 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 , 终身未仕 。
白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?元

白朴 , 原名恒 , 字仁甫 , 后改名朴 , 字太素 , 号兰谷 。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(1226年) , 至元成宗大德十年(1306年)在世 , 此后行踪不详 。 祖籍(阝奥)州(今山西河曲县) , 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 , 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 。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杂剧家 。
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 , 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(1215年)进士 , 官至枢密院判;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 , 曾做过县令 , 叔父早卒 , 却有诗名 。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 , 过从甚密 。 两家子弟 , 常以诗文相往来 。
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 , 尽管他为江山异代 , 田园荒芜而感伤、而悲戚 , 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。 一部《天籁集》 , 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 。 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 , 还写下了不少杂剧 , 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。
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 , 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 。 历来评论元代杂剧 , 都称他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。 据元人钟嗣成《录鬼簿》著录 , 白朴写过15种剧本 , 这15种是: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》、《唐明皇游月宫》、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》、《薛琼夕月夜银筝怨》、《汉高祖斩白蛇》、《苏小小月夜钱塘梦》、《祝英台死嫁梁山伯》、《楚庄王夜宴绝缨会》、《崔护谒浆》、《高祖归庄》、《鸳鸯间墙头马上》、《秋江风月凤凰船》、《萧翼智赚兰亭记》、《阎师道赶江江》 。 加上《盛世新声》著录的《李克用箭射双雕》残折 , 共16本 。 现在仅存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三种 , 以及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》、《李克用箭射双雕》的残折 , 均收入王文才《白朴戏曲集校注》一书中 。
白朴的剧作 , 题材多出历史传说 , 剧情多为才人韵事 。 现存的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 , 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, 《鸳鸯间墙头马上》 , 描写的是一个“志量过人”的女性李千金冲破礼教 , 自择配偶的故事 。 前者是悲剧 , 写得悲哀怛侧 , 雄浑悲壮;后者是喜剧 , 写得起伏跌宕 , 热情奔放 。 这两部作品 , 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 , 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, 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。
元曲名家白朴简介 白朴是哪个朝代的白朴(1226—约1306) 历任了太祖、太宗、定宗、宪宗、世祖、成宗 。
白朴简介 , 白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白朴
白朴 , 原名恒 , 字仁甫 , 后改名朴 , 字太素 , 号兰谷 。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(1226年) , 至元成宗大德十年(1306年)在世 , 此后行踪不详 。 祖籍(阝奥)州(今山西河曲县) , 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 , 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 。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杂剧家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