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地理知识|漯河在哪个省,河南漯河属于


漯河是属于哪个省管漯河市本身是县级市 , 属于河南省省辖市 , 不属与其他市 。
漯河市1948年设立县级市 , 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 , 现辖有辖3个市辖区、2个县;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、49个乡镇、1262个村、78个社区 。 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 , 总人口283万人 , 其中城市建成区72平方公里 , 城区人口72万人 。

位于河南省中南部 , 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 , 地理坐标为东径113°27′--114°16′ , 北纬33°24′--33°59′ , 属暖湿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 , 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。
扩展资料:
行政区划历史
商周时期 , 漯河小镇初见雏形 。 因滨临隐水(今沙河)故称隐阳城 。
秦汉属召陵县管辖 。
南北朝时期 , 改名奇雒城 。
隋炀帝大业年间 , 奇雒城改名殷城 , 因它紧傍隐水 , 隐水又名殷水 , 城随水名 。
元代 , 因沙澧河相汇处 , 河湾状似海螺 , 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。
明嘉靖三年(1524年) , 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 , 认为“螺”字用于地名不雅 , 遂改“螺”为“漯” 。
清末 , 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 , 取名漯湾河车站 , 因名称字多 , 为便于书写和称呼 , 省略为漯河车站 , 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 , 属郾城县 。
1948年7月 , 设立县级漯河市 。
1949年1月 , 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 。 同年10月 , 漯河和郾城分设 。
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 。
1961年11月 , 漯河、郾城再次分设 。
1986年1月 , 经国务院批准 , 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 。
参考资料:
参考资料:

漯河市是哪个省?漯河所属的省:河南省 。
漯河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 , 西部为伏牛山 , 东部为平原 , 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;处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 , 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 。 一年当中 , 冷热交替 , 四季分明 。
漯河市地理座标为东径113°27′一114°16′ , 北纬33°24′一33°59′ 。 东西长76公里 , 南北宽64公里 , 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 , 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 , 距临颍县城30公里;西与郾城县城相接;西南距舞阳县城45公里 。
地形地貌:

漯河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 , 西部为伏牛山 , 东部为平原 , 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 。 市境范围内沉积了厚达千米以上的新生界地层 , 形成比较平坦的平原地貌景观 。 由于西部山地的上升 , 全市总地势西高东低 。
西部卸甲店一带绝对高程达百米以上 , 东部漯河市区57米左右 , 临颍县王岗、三家店一带最低 , 为53米左右 。 坡降在1‰一4‰ 。 漯河市区位于舞阳岗及召陵岗之间 , 属沙汝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。
以上内容参考:

漯河在哪里 属于哪里的漯河市是河南省 , 漯河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 。 西部为伏牛山 , 东部为平原 , 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;处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 , 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 。 一年当中 , 冷热交替 , 四季分明 。
漯河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 , 西部为伏牛山 , 东部为平原 , 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 。 市境范围内沉积了厚达千米以上的新生界地层 , 形成比较平坦的平原地貌景观 。 由于西部山地的上升 , 全市总地势西高东低 。
扩展资料:
漯河市境内盐矿主要分布于舞阳县境内的孟寨、姜店两个乡 , 估计有80平方公里 , 储量约400亿吨 。 特别是澧河沿岸 , 盐藏深度最浅的约900米 , 盐层厚度为120米 。 河沙主要产于沙河和澧河 , 其沙质纯净 , 大小均匀 , 级配合理 。 常年开采量在200万立方以上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