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病害】病害知识-瓜叶菊白粉病


病害知识-瓜叶菊白粉病症状: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 , 严重时也可危害叶柄、嫩荭及花蕾等部位 。 发病初期 , 叶南病斑不明显 , 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浅黄色斑块 , 并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;环境适宜时 , 病斑迅速扩大 , 连接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片白色粉斑 , 甚至覆盖全叶 , 严重感病的植株 , 叶片和嫩梢扭曲或卷缩、萎蔫、新梢生长停滞 , 甚至矮化 , 发育不良 , 花朵小 , 且提早凋谢 。 病害发展后期 , 叶面白色粉层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 , 偶尔可见黑色小点 。

病原及发病现状:瓜叶菊白粉病是由二孢白粉菌9一种真菌)引起的 。 感病部位覆盖的白粉层 , 即是病菌菌体 , 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 , 翌春气温回升杳 , 病菌借气流传播 , 也可通过水珠飞溅传播 。 当气温在20-25摄氏度 , 湿度较大时侵入寄主 , 引起发病 。 因此 , 通风透光不良 , 会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 , 尤其是在开花期间危害较重 , 当栽培管理不善 , 造成植株生长衰弱时 , 发病也严重 。 该病在瓜叶菊整个生长过程中 , 只要环境条件适宜 , 便可不断地侵染危害 。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温室内 , 病菌不需越冬而继续侵染危害

防治办法:

1、加栽培管理:在瓜叶菊生长期间 , 要合理施肥 , 农家肥应充分腐熟再施用 , 氮肥不适合施用偏多 , 少量施用硼酸、高锰酸钾等微量元素 , 可减轻发病 。 保持室内气流通 , 花盆摆置不适合太密 , 浇水不适合过多 , 一般以盆土湿润为度 。

2、清除侵染来源:瓜叶菊病株残体上的病菌 , 是花坛和温室内病害的传播中心 , 因而 , 发现病叶应及时摘除 , 集中深埋或烧毁 , 控制侵染菌源扩散 。

3、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喷洒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-3000倍液(或15%可湿性粉剂1000-1200倍液) , 或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-1200倍液 , 能取得良好的效果 , 此外 , 也可以用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 , 或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 。 粉锈宁持效期长 , 可隔25天左右喷药1次 , 其他药剂10天左右喷1次 , 连续喷洒2-3次 。 【【病害】病害知识-瓜叶菊白粉病】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