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泣针刺方法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


承泣针刺方法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

文章插图
承泣针刺方法
取穴法:坐位,眶下元中点下方1分处 。
简易取法:瞳孔直下,当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 。
进针方向:从前向后与额状面成90° 。
进针深度:直刺,嘱病人眼朝上看,或施针者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,眼眶下缘缓缓刺入,宜浅刺0.3-0.5寸,不宜提插;若深刺时,针尖应略改变方向,略朝内后上方,即朝眶尖方向,不可紧贴眶下壁刺入,针刺可达1-1.5寸;或刺入眼睑皮下后,朝内眦方向眼皮横刺(适用于眼轮匝肌痉挛) 。
感觉及放射方向:酸在附近 。
承泣穴位层次解剖
1.皮肤:极薄,有来自三叉神经第2支(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)分支 。
2.皮下组织:内有上述皮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 。血管较丰富,动脉为来自上颌动脉的眶下动脉的分支,静脉则经眶下静脉汇入眼下静脉 。
3.眼轮匝肌:位于上,下眼睑皮下,属于表情肌,其作用主要为关闭眼裂 。此肌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 。
4.眶脂体:由填充于眶内器官如眼球,眼肌与眶骨脂之间的脂肪组织 构成,其作用宛如眼球的弹性软垫,有缓冲作用 。针刺入此层有空松感 。
5.下斜肌:由动眼神经的下支支配 。
6.下直肌:神经支配同下斜肌 。
针刺承泣的作用主治
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,又是任脉,阳跷,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,该穴可以疏风清火,祛邪明目,多用于治疗近视,远视,散光,青光眼,夜盲症,色盲症,睑缘炎,结膜炎,角膜炎,视神经炎,视神经萎缩,眶下神经痛,面肌痉挛,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。
承泣常用配伍疗法
1.配睛明,太阳,攒竹,阳白,丝竹空,合谷,风池,鱼际,针刺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局部近下眼睑处出血,疏风清热,凉血解毒,治疗外感风热之迎风流泪,胞睑肿胀,睑弦赤烂,羞明流泪,时有热感等 。
2.配行间,侠溪,睛明,太冲,针刺泻法,清肝泻火,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,热泪症等 。
3.配睛明,太阳,合谷,内庭,委中,针刺泻法,清泻胃火,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,目眦溢脓等 。
4.配睛明,肝俞,太冲,肾俞,复溜,针刺补法,滋补肝肾,治疗肝肾亏虚之夜盲,暴盲,近视,冷泪症,目翳,视瞻昏渺等 。
5.配三阴交,合谷,足三里,针刺补法,补益气血,治疗气血亏虚之夜盲,胞轮振跳,上胞下垂等 。
6.配合谷,颊车,下关,地仓,四白,丝竹空,针刺平补平泻法,通经活络,熄风止痉,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,眼睑瞤动等 。
【承泣针刺方法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】

    推荐阅读